close
精神也要適時休耕【許添盛】身心靈門診〉文/許添盛 圖/林俐精神也要適時休耕  「許醫師,我的手麻真的沒有關係嗎?有時候頭有一點暈,後腦及嘴唇麻麻的,感覺很奇怪,胃有一點冷,會不會是長腦瘤、快中風了,或心臟出毛病?真的沒問題嗎?」一個門診病人問我。 我回答:「是的!沒有關係,這些都是『自律神經失調』的現象,況且,你不是一切的檢查都沒問題嗎?」 病患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態:「可是有時候真的很不舒服,自律神經為什麼會失調呢?」 我說:「關於自律神經失調現象,過去可能被稱為『神經衰弱』,身心科醫師會稱為『恐慌症』,其產生的主因是內在的焦慮、恐慌能量累積過多的一種釋放現象。有些人做了『心臟超音波』,或許會發現二尖瓣脫垂現象,但大多不嚴重。 「這是典型的文明病,尤其好發於老闆、主管、決策階層及研發人員,這些人必須全天候動腦筋、想事情,也許下個產品出不來或一個決策上的錯誤,情況就會變得難以收拾,所以大腦承受了巨大的壓力,得不斷地思考、研究、創新,否則趕不上別人、跟不上時代,就會慘遭失敗及淘汰的命運。」 因此,面對這類恐慌症患者,我特別發明了「休耕理論」。一塊耕地經過長時間的種植之後,單靠不斷地施肥是沒有用的,必須休耕一段日子,在休耕期間,不問生產力、競爭力,只求與世無爭、修身養息。 腦神經衰弱、恐慌、焦慮、失眠的人也相同,他們可能都面臨了「腦力耗竭」,因此有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減退的現象。此時,最佳的解決之道不是一再地看醫師、吃藥打針,而是啟動身心靈自我療癒的方法:休耕。 所謂的「休耕」,並非立刻放下一切,什麼都不做(當然,如果你能辦到也不妨試試),而是強行規定自己在一週七天的空檔裡,抽出半天或一天,全然不理會原來的事業、家庭或煩惱的人事物,而從事「與世無爭」的活動。 「與世無爭」不是爭強鬥勝,而是沒有比較心、勝負心、競爭心,更不在乎成敗。它可以是一種活動或嗜好,也可以只是赤腳走在草地上、躺在山中的岩石上看星星,是一種解脫、一種自在,更是一種恬靜。 朋友們!也許我們已入紅塵太久,每天都在竭盡心思地逐鹿中原,不知不覺耗竭了腦力,以致自律神經失調。有時,疾病是一種警訊、一種善意的提醒、一種福音。退一步海闊天空,在短暫的「休耕」之後,下一季的收穫也許會出奇地豐碩又甜美呢!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x1113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